—在城南中學第六屆“教壇新星”總結表彰會上的講話
馮 霞
“又是一度雪花舞,又是一年耕耘路”。今天,我們在2013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城南中學第六屆“教壇新星”評選總結表彰會,更是有很多新的感受。
在這次活動中,各位選手厚積薄發,在短短40分鐘的“單位時間”里為我們呈現出一道道“精神大餐”。各位選手的課堂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挖掘,創設大容量立體式的“3D”課堂;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和情感體驗及判斷;注重尋求教與學的多樣的、科學的、適合的方法與路徑;注重營造聲情并茂、音畫兼美的教學情境。追求生成,注重預設。課堂是高效率、高效能的,也是有溫度、有亮度的。當然,大家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瑕疵和不足,各位也及時進行了反思并與學科組長等交流。其實。成功也像課堂教學一樣,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。一個個小小的不足甚至是失敗是成功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
各位評委不辭辛勞,夜以繼日,不僅做了“公正評判”的分內工作,還在賽前給選手們熱情的鼓勵、充分的信任和無私的指導,把自己成功的經驗甚至失敗的教訓與選手們分享。語文組、英語組都進行了初賽。教科室在比賽前期和比賽過程中做了大量的組織安排工作,使得這次活動在今天圓滿落下帷幕。然而,2013年的大幕已然拉開,等待我們的精彩上演。
首先,我希望各位選手繼續執著
這自己的夢想,追求著自己的追求。有一句廣告詞叫“愛生活,愛拉芳”,希望大家“愛教學,愛課堂”!白哌^青春愛過你”,這份執著甚至“固執”其實我們在各位的教學演講中已經體會到了。各位的教學演講不僅僅有對學科教學的理解和認識,更有自己的“真情告白”,不論是女教師的“娓娓道來”,還是男教師的“拳拳切切”,比電視上的“感言”要真實感人的多。當時,我們評委坐在前兩排,直坐靜息,目不轉睛。我們就這樣首先打動了自己:述說者在講述者著傾聽者的故事,傾聽者在體驗者述說者的情感……執著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,是清貧的也是富有的。裕安區前任語文教研員曾說過:“教書清貧,但不屈才”。安徽省語文教研室主任用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”描繪教學的狀態,恰好這句話我也在這次張瑾老師的教學演講中聽到。這是我們給自己的承諾,也是給自己界定的生命狀態。
第二,希望大家把根扎得更深些,汲取豐富的營養,培育深厚的學養。首先,要扎根于廣大學生、扎根于教學實踐,“接地氣”。我們欣喜的看到,雖然有的選手不是班主任,但課下也十分注意和學生的交流。汲取營養還要不斷學習。向同伴學習最為方便易行;ハ嗦犝n,取長補短;以人為鏡,可以正己。我們也欣喜的看到,有的選手自己比賽結束,還在繼續聽其他老師的課,甚至不是自己同學科的。在這里我想向大家推薦“城南中學語文工作室”博客,中華語文網和我們的校園網都可進入。這是和我們的教學實際最貼近的。此外,還要學習理論知識和前沿知識。理論書難啃但“營養”好。前沿知識方面,網絡內容,參差不齊。平面媒體中《中國教師報》2012年被評為教育報刊第一名。其中的“現代課堂特刊”最為貼近教學、貼近時代。比如說2012年最后一期的“現代課堂特刊”總結的部分2012年課堂教學熱詞:“粉筆消耗率”(指學生書寫多少)、“微課堂”(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,300秒經歷一次思考)、“拼學”(一個老師同時上幾班課)、“拼教”(幾個老師同時完成一個教學內容)。特別是“導學案”和“自駕課”的概念。導學案的使用不新,但有的學校已經廢除導學案就很新了!皩W案”和“自駕課”的不同就好比是跟旅行社旅游和自駕游的區別一樣,是不同歷?***詰牟煌枰,也蕪娚以忽菜Eゲ溝。栽r熱紓渲兇芙岬?012年“中國好課堂”的六大共性:學生為主的課、動靜結合的課、充分展示的課、遵循流程的課、師生互動的課、注重情感的課!爸袊谜n堂”千差萬別,但“好課是學生自主的課”是不爭的定論。
了解前沿知識,不是標新立異,而是一種追求。新課程、新教材對應的應該是“新教師”。新時代需要“新教師”,新時代造就“新教師”。
第三,枝葉要更繁茂些。如果說把“植根”比作是“輸入”,則“葉茂”就是“輸出”;前者是積累、積功、寂寞,后者是展示、呈現、綻放。大家一定要多上各類公開課,聽課收獲大,上課收獲快,甚至都能聽到生長的“拔節”的聲音。有的選手已經走出學校上課、走出裕安上課。希望你們走得更遠,今年應該有省、市“教壇新星”比賽,希望大家早作準備,積極參加。“輸出”也包括多寫。我看到王莉莉老師剛參加完“長三角語文論壇”就寫下《長三角語文論壇活動紀實》發表在工作室博棵客上。希望大家都多寫。因為智慧的火花、靈感的光芒那么耀眼卻又轉瞬即逝。自己的做法、思考一定要及時記下來。泰戈爾說“天空沒有留下痕跡,可鳥兒已經飛過”。我們既要飛過,又要“留跡”。
各位老師,2012年最流行的歌曲是《江南style》,最讓人振奮的是模仿殲15的各種版本的“起飛style”,在我們的校園,在教師中,最美的是“上課style”。
上課的姿勢、格式、樣式最美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