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領導,各位老師,各位同學: 大家早上好!作為一名語文老師,今天我就來和大家一起談談“我們怎樣學習語文”?曾有學生問我“我們為什么要學語文呢?平時學的考試又不考,我一個月不上語文課考試成績還一樣……”是啊,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們的語文就成了試卷上那冰冷的數字,成了練習本上那怎么也默寫不出來的古詩詞,成了方格本上那憋了半天也湊不齊800字的大作文?語文,何以如此悲涼? 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語文呢?我想我們只有真正明白“語文是什么”這個問題,才能從心底里意識到語文對我們的重要性,才能真正想到要必須去學好語文。 語文是什么?我想這個問題好比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。以我個人的一點愚見,我認為語文是侃侃而談的風度和氣魄;語文是舉手投足間的“書卷氣”;語文是與對手辯論時,智慧的應對;語文是和他人聊天時,得體的話語;語文是引領我們說鏗鏘有力中國話,寫方方正正中國字,書洋洋灑灑中國文,做堂堂正正中國人。因為這樣,所以我們必須學好語文。曾經有個故事,說一個肚子里墨水不多、卻又喜歡附庸風雅的昏官新蓋了一棟房子,請一位名士題塊匾,掛在大門口,名士揮毫寫了兩個字“竹苞”,那個昏官那叫個得意,只要有客人來家里做客,他就一定要領著人家來看一下那塊匾,炫耀一下,聽人家夸獎幾句。直到有一天一個窮秀才從他家門口經過,他照例要炫耀一番,對窮秀才說:“秀才,你看看這是某某名士給我提的字,你看怎么樣?”秀才指著匾說:“不就是‘個個草包’嗎?”一句話,把昏官臉都氣青了,原來“竹”這個字拆下來就是兩個“個”字,“苞”字是草字頭下面再加個“包”字,合起來就是“各個草包”。你看,語文知識貧乏,就有可能被人戲弄。所以學好語文,是生活的需要。 那么,我們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?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熏陶情感、提高審美、培育道德、學習做人的過程,所以它是細水長流、緩慢而漸進的。學習的秘訣就是四“多”——多讀、多背、多寫、多悟。 (一)多讀。杜甫早就說過: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”現在,許多老師、同學都認識到多讀的重要,都在多讀,但讀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,而不是長篇名著或大師專集。要知道,讀一本歌德的《少年維特之煩惱》比讀100本現在流行的寫少男少女情感的書還要強。讀完一本名著,就是走完一種人生。如果有計劃地每學期讀一本長篇名著,這樣三年就是六本名著。 (二)多背。語文教育的終極使命是培養能讀會寫、知書識理、有君子之風的中華少年。中國人幾千年的審美、智慧、情感主要凝聚在中華古詩文中,當然要多背。多背多得,少背少得,不背不得。 (三)多寫。首先是寫字。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,它的書寫成為中國特有的藝術——書法。作為一個中國人,應該也愿意寫一手漂亮的字。其次是寫文。巴金說,只有寫,才會寫。美國作家海明威說,當寫得越多的時候,才越懂得怎樣寫。這些精通寫作的大師們說的話,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。除了每學期必須完成的幾次大作文外,應該養成寫文學練筆的習慣。 (四)多悟。語文學習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啟迪靈性,而靈性的啟迪重在一個“悟”字。用自己敏感而細膩的心靈在讀書中悟,在生活中悟。比如讀到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,思考一下中國人對情的認識。友情是這樣不受時空阻隔,愛情呢,“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!”,同樣不受時空阻隔,親情呢,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仇情呢,“君子報仇,十年不晚”。你看,中國人的情是持久綿長的,這是我中華民族有豐富心靈世界的表現。對生活中的現象也要抱有一顆敏感的善于思考的心。比如看到遍地的娛樂場所,這是不是表明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?回答是否定的。娛樂場所多,恰恰表明現代人的空虛寂寞,所以才去尋求刺激,或去逃避現實。經常地在讀書中悟,在生活中悟,日積月累,你就會聰明起來。 總之,語文是生活中的藝術,是藝術中的生活。希望每位同學能重視語文,學好語文,肩負起弘揚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。 (講話者系語文組錢曉蘭老師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