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ol id="xuwmm"><blockquote id="xuwmm"></blockquote></ol>

<optgroup id="xuwmm"></optgroup>
<ol id="xuwmm"></ol>
  • <acronym id="xuwmm"><sup id="xuwmm"><nav id="xuwmm"></nav></sup></acronym>

    <acronym id="xuwmm"></acronym>
      <track id="xuwmm"><em id="xuwmm"></em></track>
    1.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
      您現在的位置是 >> 首頁 >> 德育工作

      國旗下講話——《珍惜時間,遵守規則,努力成才》
      來源:團委  點擊數:2469  更新時間:2020/10/19


      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上午好:

      今天,借國旗下講話的機會,我還是想和同學們談談一個老話題,就是有關習慣養成的話題。

      魏書生老師在總結教育與習慣時說:“行為養成習慣,習慣形成品質,品質決定命運”,我們學校的教育就是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。大凡有些成就的人,他們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,這些習慣使得他們有著鮮明的個性,頑強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質。習慣主宰人生,習慣決定命運。升旗_看圖王.jpg

      結合當前我們校園的一些現象,告誡我們廣大學生改掉以下壞習慣,盡早養成好的習慣。

      一、我們要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

      今早高一和高二年級查處早讀遲到的學生近50人,說明我們的一些學生不夠珍惜時間的。關于珍惜時間的名句再我再念一念,給大家一起分享:1、 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;浪費自己的時間,等于慢性自殺(列寧)。 2、 時間,就象海綿里的水,只要愿擠,總還是有的(魯迅)3、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(蒙森)4、辛勤的蜜蜂永遠沒有時間的悲哀(布萊克).

      中學階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,有很多同學將從少年走向青年,所有同學都面臨著的成才和成人的任務,這也是我們這三年必須完成的的目標。要完成這一目標就必須要珍惜好每一天的時間。

      怎樣珍惜時間?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做好。第一,要科學合理的安排。周日能完成的事情,不要留到周一學習時間做;能用來學習的時間,能要去過度玩耍;休息時間做好休息,否則該學習的時間你就打盹了。第二,要講求時間效率。一個小時能做完的事不用兩個小時,一天能做完的事不用兩天,用較少的時間去完成較多的事,盡量不做無用功,什么事都力爭做到事半功倍,浪費時間不對,而低效率的使用時間同樣不對(如同學之間晚自習討論問題,不如下自習到辦公室問老師)。第三,要有時間公德意識。我們自己要珍惜時間,更要尊重他人的時間。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有公德意識。養成學習、工作、會議、赴約乃至出行都要遵守時間的好習慣(上課、自習鈴聲一響我們立即改進入教室,不要在走廊逗留)。整體_看圖王.jpg

      二、我們要養成遵守規則、制度的習慣。

      1、我們遵守學校關于學生儀容儀表的制度要求

      當前一些女生涂脂抹粉,描眉化眼、奇裝異服,過分成人化的裝扮;個別學生染發燙發,身上刺青或紋身,配戴飾物等不符合制度要求。以上行為都是我們學校制度所不允許的,我們要崇尚不愛紅裝愛武裝,精力放在學習上。

      2、我們下決心戒掉手機誘惑,合理、科學使用網絡。

      國家和省市均有明文規定,學校也有明確的制度要求:禁止中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,帶入校園的要統一保管?扇匀粋別學生違規使用手機,甚至已經成癮,個別同學利用手機QQ平臺濫交網友,上當受騙。我在此聲明,QQ網名為“城南中學表白墻”的用戶,以涉嫌侵犯他人隱私,公安機關已經關注該用戶,希望所有同學刪除該用戶好友,不再散布不當言論。

      3、我們要嚴格遵守校園欺凌管理制度。與學生發生矛盾時,要寬容對待同學,主動承認自己錯誤,化解矛盾。不得通過qq約架,甚至邀約社會閑雜人員參與,致使事件擴大,造成欺凌事件。當校園內遇到欺凌時立即向班主任、老師、值班領導及校警反應,尋求正確的渠道處理;校外遇到欺凌事件時,立即尋求他人幫忙,必要時報警處理。只要我們規范言行舉止,集中精力學習,我們就會遠離校園欺凌。

      同學們,一萬年太久,只爭朝夕,我們要珍惜時間;我們要遵守規章制度,規范行為,做文明學生;我們要用心讀書,爭取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。

      謝謝合作!李傳山_看圖王.jpg

      (演講者系校政教處主任 李傳山老師)

      上一篇: 國旗下講話 ——《我們怎樣學習語文?》
      下一篇: 國旗下講話——《別讓悠閑廢掉你自己》
      六安市城南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、建立鏡像經營許可證編號:皖ICP備05016403號-1
      學校校址:安徽省六安市六佛路 聯系電話:0564-3611201 郵編編碼:237151 投稿信箱lacnzxxbs@sina.com六安新聞網
      總訪問量:6002792 人次 總瀏覽量: 6028644 人次 日均訪問: 918 人次 今日訪問: 8509人次  在線人數:7人

      皖公網安備 34150202000328號

      无码免费无线观看在线视频